经营管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经营管理 > 管理创新
陕煤柠条塔矿业的人才培养秘籍
发布时间:2024-10-22     作者:徐峰 刘慧龙   点击量:82   分享到:

焦悦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郭强、高茂强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杨小鹏被评为“三秦工匠”,在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7项个人奖……今年,陕煤柠条塔矿业各领域人才“频频出圈”。

近年来,陕煤柠条塔矿业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地位不动摇,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了一支善学习、勇担当、能创新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image.png

一套体系:解决人才成长烦恼

从井下一名维修电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现在走上管理岗位,负责矿区地面供电,杨小鹏只用了三年,他说,自己很幸运,赶上了公司的好政策。

近年来,该公司全面实施“全序列”人才成长管理体系,每年定期举办“拜师大会”,建立“公司+区队+班组”的三级培训机制,精心为每一位员工规划成长路径,构建员工成长量化矩阵,让员工有奔头、有盼头、有甜头。

出台《优秀人才管理办法》,对近年来一直从事一线基层操作岗位的大学生员工,进行为期三年的阶段性差异化培养。政策提出,员工在采掘一线分别历练满一年后,可自主申请到通风、机电、运输等辅助单位进行不少于半年的“深造”,打破了“一次分配定终身”的旧格局。

同时,人力资源部负责培养期的全过程监督,按照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评价及期满答辩方式进行考核,考核为“合格”及以上格次的,纳入公司后备人才库管理,并优先聘用至部门(中心)或工区专业技术岗位,评价“不合格”的则退回原岗位。今年,共有30名高学历人才走上了技术员岗位。

三项制度:激活人才成长动能

该公司把三项制度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改革,充分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助推公司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三条人才成长通道,以三年为周期,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制,任期届满经考核合格方可重新选聘。同时,坚持基层区队长年轻化用人导向,将50岁及以上区队长调整至地面岗位;采取自愿原则,将年龄偏大的一线职工调整为安检员或调度员,使其进一步发挥余热。

以提升管理效能为目标,大力实施“五型”机关(中心)创建工作,加大个性化、差异化考核力度,各部门月度绩效工资差异化率最高达37%。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对各层级管理人员进行月度考核、年度排名,对各层级考核前三名的人员进行年度表彰奖励,后三名组织谈话,并进行岗位调整。

持续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的比例达3:7。进一步加大对高学历人才、高技能人才、关键岗位骨干人才的薪酬激励,将地面、井下辅助、采掘一线薪酬比例稳定在1:1.5:3,构建了“多劳多得、有劳多得、创新多得”的薪酬分配机制。

N种平台:释放人才成长活力

管理人员培训班、“讲业务,提素质”大练兵、“揭榜挂帅”、技术比武、“三绝”竞赛、创新模型展、班组长大讲堂、“定制化”培训……在柠条塔矿业,成长成才的渠道有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

该公司将现有5个技能大师(劳模)工作室进行资源整合,并与陕煤集团陕北片区各矿井创新工作室联合,成立“创新工作室联盟”,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和职工培训工作,截至目前,职工申报各类双创项目累计达到9218项,认定创效9.61亿元,249项成果取得国家专利授权。

结合智能化矿井建设需要,成立智能化运维队伍,吸纳各领域专业人才26人,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先后完成了矿井5G通信系统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试验等多项重点工作。其中《基于大数据的煤矿井下供电管控系统》在井下应用后,全面提升了矿井供电智能化水平,累计创效约2.4亿元。

参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模式,设立采煤机司机、智能综采集控工、矿井维修电工等12个比赛工种,实效化开展技术比武活动。今年先后组织50名技术骨干前往久益采煤机厂家、山西天地煤机公司等地,开展智能化、信息化专业培训,职工技能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公司先后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5名,陕西省技术能手4名,“三秦工匠”2名。(徐峰 刘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