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陕煤小保当矿业公司:因地制宜 探寻“新质”密码
发布时间:2024-06-20     作者:李雨星   点击量:714   分享到:

成功入选陕西省绿色矿山创建库,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验收,获得2022—2023年度煤炭特级安全高效矿井荣誉称号……小保当矿业公司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科技创新、数智转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从哪破题?  科技要素不可或缺

1718860881939171.png

科技创新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新质生产力自身所具备的重要特征。对于煤炭行业来说,科技创新意味着安全更有保障、生产更加高效。

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取得日产5.3万吨,年产1300万吨的骄人战绩;完成掘锚一体机机载除尘系统改造,并在顺槽巷道中部增加“除尘风机+捕尘网”的除尘装置,使得降尘率达85.7%;将综采工作面双回撤通道优化为单回撤通道,累计降低成本费用600余万元,减少巷道施工工期约60天……一系列的闪光成绩,是该公司科技创新支撑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有力印证。

围绕“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目标,该公司聚力攻关矿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等关键核心技术,强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真正实现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的“华丽转身”,为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该公司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痛点难点、提高生产效率为出发点,号召干部员工结合自身岗位开展小改小革、“五小”创新等工作,将全员创新转化为矿井提质增效的“智慧利器”。今年以来,顶杠固定座、机载锚索张紧仪等120余项创新成果的落地见效,真正让“金点子”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路子”。

如何挖掘? 数智转型绘就“煤”好未来

1718860906773482.png

建立集水害、火灾、瓦斯、顶板、粉尘五大灾害于一体的智能安全管控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电子安监员的功能,让员工在电脑屏幕面前也能“决胜千里之外”。依托“千眼工程”,对采掘、通风、机电、运输等专业的22类场景的风险进行管控,通过智能识别、智能预警等方式,实现安全管理从“人治”向“数治”的转变……一项项智能化成果只是该公司频频“上新”的一个缩影。

“现场确认完毕,具备开机条件,可以开机!”

“收到,设备开始启动。”

在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随着语音播报系统中传来的指令,集控司机轻点按钮,采煤机、转载机、刮板运输机等设备便按照设定程序自动运行,割煤、推溜、移架等工序一气呵成,滚滚乌金如流水般涌向地面。

同样的场景也随时随地在智能快掘工作面上演——通过配套安装远程集控、监测监控、一键启停等功能,形成“无人跟机作业,有人安全巡视”的智慧运行模式,在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掘进效率提高30%以上。

“得益于智能化工作面的常态运行,员工实现了从生产现场到控制室的解放,‘少人’到‘无人’的智慧转变、‘人控’到‘数控’的提质升级,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该公司二号煤矿党总支书记、矿长王高伟说道。

怎样发力? 人才培养点燃智力引擎

1718860929426482.png

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该公司在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方面做足文章,依托“114”“211”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激发人才内生动力。

从推进职称评审与技能评定工作,形成阶梯式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到聚焦员工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从发挥“师带徒”作用,加快青年人才培养到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员工在生产一线的“实战”中磨炼提高业务水平,该公司正在一步一步地将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定期举办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技术攻关、岗位练兵活动,不定期开展交流讨论和对标学习,该公司积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通过让员工在培训中提高技能,在竞赛中增长才干,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仅2023年,陕煤小保当矿业公司1名员工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员工被评为榆林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2名员工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12名员工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新增4名注册安全工程师,让人才“一汪清泉”竞相涌流。(李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