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伟业,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企之基。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在全方位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中,培养出一个个“工匠集群”尤为重要。为此,陕煤韩城矿业采取狠抓创新工作室建设、“导师带徒”和学历提升工程等举措,以壮大发展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人才队伍。
构筑人才“引力场”
“各矿劳模、工匠、‘五小’等创新工作室在提升职工技能、推助职工成长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该公司工会副主席袁国栋介绍,去年,共征集职工“五小”创新成果近300项,评审认定表彰比例占了一半。
该公司将创新工作室作为弘扬劳动精神、职工“练兵赋能”的重要抓手,通过不间断地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创新氛围。
下峪口矿“焦方毅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去年被省总工会命名为陕西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由全国劳模杨栋、技术能手焦方毅等人“担纲领衔”,工程技术人员、采掘一线能工巧匠“唱主角”。截止目前,焦方毅有50多项发明创造被推广应用,其中13项获国家新型专利,创造经济效益700余万元,他的事迹被国家级、省部级各大媒体所报道,在矿区闻名遐迩。
一呼百应,在他的带动下,各级劳模、工匠各显神通,带领职工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协作等活动。公司平均每年有上千人技能等级得以晋升,先后涌现出了潘王杰、牛元飞、刘静、王启平等上百名家喻户晓的技术“明星”。
做优人才“生态圈”
今年4月25日是象山矿井汪万册人生的高光时刻。他站在了全国煤炭工业表彰大会的领奖台上,捧上了“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的荣誉奖杯。汪万册是从煤机司机岗位成长起来的,他在技术领域研发了辅助放煤装置、无极绳润油装置等几十个创新项目。他自己表示,他对新技术、新工艺实践和探索的执着,为本次评选加了分。他的经历是该公司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缩影。
刘帅是桑树坪二号井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大家熟悉的矿区“发明家”,前不久在公司“五小”表彰会上收获了荣誉证书和1万元奖金,他所创新的瓦斯抽采浓度最佳负压点计算方法等多个项目,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在矿区推广应用。
在下峪口矿主干道两边,全国劳模杨栋、陕煤劳模贾卫东、陕煤工匠童太明、陕煤十佳青年技术明星姬东等人的宣传栏格外醒目。他们都是从一线职工一步一个脚印干到了部长、区队长、党支部书记等重要岗位。像他们这样,因立足岗位成才而尝到“甜头”看到“盼头”的人,矿上还有很多。
“要想方设法让技能人才收获‘红利’,面子、里子、票子、位子要尽可能给到位!”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王蒙说。
释放人才“新活力”
徒弟毕恭毕敬地给师傅敬上鲜花、拜师帖,师傅递给徒弟一本精美的学习笔记,……这是前不久桑树坪二号井开展的导师带徒活动中的一幕。
“今年我们将‘高级工’也纳入导师库,这样矿上又多了20对师徒。”桑树坪二号井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王少波介绍。
将现有人才资源灵活运用,让优秀的人培养半岛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优秀的人。导师带徒活动采用“双向选择”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式结对,以“薪火相传”的方式,开展传、帮、带。从师徒甄选、到组织师徒签订培养协议,从制定培养计划、到履行培养计划,从培养措施制定到考核表彰,都有一套严谨的管理办法。
此外,在推助职工成才上,该公司还对部分区队长、班组长、验收员、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作业后备人员实施学历提升。桑树坪二号井掘进三区区长陈果是高中学历,鉴于岗位需要,矿上出资推荐他去陕西能源技术学院深造。“一年2800的学费虽不多,但是代表了矿上对职工成才的诚意和渴望。”陈果说。据统计,该公司今年参加学历提升的职工达到600余人。(焦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