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支架回撤机械臂顺利投入使用,解决了工作繁琐、支架倾倒及钢丝绳‘断绳飞滑’等重大危险。”“自制汽车测漏装置结构原理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评审组围绕着职工创新发明成果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幕发生在神南产业发展公司职工创新创效成果评审会上,安全、实用、高效成为创新成果使用效果评比的关键词。
为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潜力,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近年来,该公司改革完善了《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建立了《全员创客工作实施管理办法》,并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宣传引导、科技创新竞赛、党员带头小改小革等活动,大力渲染文化氛围,激发了职工创新创效的“源头活水”。
制度的建设离不开平台的支撑,该公司通过打造“唐程理技能大师工作室”“李保宏技能大师工作室”,坚持“名师带徒”“党员牵头”,以打造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队伍为突破口,坚持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贯穿到企业智能化发展全过程。同时,以安全生产中的技术瓶颈为切入口和着力点,融合“双平台”驱动引擎,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发挥关键人才“领头羊”作用,为培养提升职工创新能力,攻克生产中的技术瓶颈提供技术指导,实现了技术创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并驾齐驱。
该公司通过“倒逼反推”措施,用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促使生产工艺及设备性能实现质变。
去年11月,在公司举办的第八届“众创节”上,一台采煤机搬运车首次亮相,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该项目通过研发采煤机专用搬运车实现采煤机离地搬运工艺,提高采煤机运输的安全系数及效率,保障矿方路面完好,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该项目属于全球首创项目,填补了行业空白。项目实施完成后,在小保当煤矿进行了使用,节省生产成本31.47万元,每年预计搬运采煤机整机15次,总计可节约成本471.99万元。
除了自主研究方式之外,公司还大力发扬QC小组讨论创新模式。
机电设备维修中心三机车间在矿井雷波泵站维修工程中,发现设备频繁地出现温度升高过快和达到65℃高温停机故障,泵站冷却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每出现一次故障就会造成停产1个小时左右,严重影响矿井生产接续。
为解决系列问题,该车间立即成立QC小组。经过故障排查、原因分析,最终通过更换膜片式冷却器;加装冷却进液导流板;改变管路连接等方式进行对其改造。改造后的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在同等条件下比改造前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可对曲轴箱温度多下降15-20℃,冷却效率提高20%-25%。后期又对承修的2套泵站跟踪、对比、分析,泵站运行温度均在50℃以下,冷却效果非常理想。
这一创新改革,是凝聚集体智慧攻坚克难的成果,为创新创效工作模式添了一抹色彩。
据了解,公司目前共承担行业标准3项,其中《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与回撤技术规范》已完成报批稿审核,通过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国家能源局对接,计划将煤炭行业推荐标准(MT)转为能源行业标准(NB)。其它2项再制造行业标准《液压支架零部件再制造性评估指南》《液压支架再制造工程设计指南》报批稿已于8月9日完成专家组审核,正在对接合作机构积极推进发布工作。这些成果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领先性,有效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犹如栽树,要让创新的树苗茁壮成长,必须给予肥沃的创新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雨露。下一步,公司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主动融入国家创新发展大局,聚焦客户需求,加强创新联动,互补创新优势,共享创新成果,让科技创新的繁花在黄土高原结出累累硕果。(陈佳荣 张二军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