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煤柠条塔矿业不断探索和实践新技术、新工艺,以四新技术的“关键变量”催生降本增效“最大增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采煤工法 提高资源回收率
柠条塔矿井属于水文地质复杂型矿井,随着优质资源的不断消耗和灾害治理难度的持续加大,矿井采掘接续愈发紧张。在此背景下,柠条塔矿业主动破局寻路,致力于追求更安全、更高效、更科学的开采方式,缓解矿井采掘接续紧张局面。
2016年,与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合作,成为全国首家成功实施厚煤层“110”工法开采的煤矿企业。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团队的指导下,率先在S12012工作面实施“N00工法”研究试验,累计少掘进巷道2344米,多回收1个面间煤柱资源25万吨,被业界誉为“第三次矿业科学技术革命”。
2022年,在N1215工作面首次应用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并取得圆满成功后,又相继在N1217、N1219、N1221三个中厚煤层工作面和S1212、S1214两个厚煤层工作面进行了推广应用,累计留巷11373米、二次复用巷道6406米、减少巷道掘进13304米、回收煤柱资源64万吨,创效达3.5亿元。
引进先进技术 解决生产难题
始终以行业前沿技术支撑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持续提升采掘及辅助系统智能化建设水平,采煤工作面智能化开机率达到95%;逐步淘汰连采工艺,所有掘进工作面全部配备智能快掘系统。建成了全国首个全矿井机器人应用集群,先后引入皮带卷放机器人、巷道修复机器人、管路安装机器人等6类73台(套)机器人,实现创效1.1亿元。
根据沿空留巷生产实际,研发应用自移式挂模支架、自移式混凝土泵送机和混凝土投料井等多项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提高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采取“氮气”预裂技术,有效应对综采面过地质变化带情况;采用帷幕注浆治理技术,完成S1234工作面烧变岩治理。利用曹波、定向钻查等技术,超前研判S1216、S1235等备采工作面地质情况,提前为2025年生产接续做好准备。
推进系统优化 降低维护成本
从顶层设计上提高巷道利用率,减少无效巷道和系统,从源头上降低生产成本。深入推进“一优三减”和巷道“三优两提高”,对南翼2-2煤东区辅回撤通道、机头硐室、回风联络巷和北翼2-2煤胶辅运大巷联巷等7365米的闲置巷道进行了封闭,释放有效风量1400m³/min,使矿井通风更平稳、更顺畅。
持续优化辅助运输系统,在S1214、S1234、N1221工作面安装顺槽无基础胶带机,减少矿务工程费用60余万元。在北翼N1120回撤通道掘进工作面投入首套带式输送机转弯装置,使工作面减少一部机头、精简一个岗位,节省设备购置成本180万元,节省电费30余万元。
进一步提升矿井供电系统,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新增架空线路2.75km,增加容量31.5MVA,矿井实现南北翼分区域供电。上线运行陕煤集团首个在线审批停送电系统,作业审批周期缩短40%。洗煤厂加装电能品质提升节电装置,每年可节约电费200万元。(强艳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