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煤澄合矿业煤机公司紧跟煤机装备制造行业新发展趋势,聚焦“科技创新、外拓市场、扩能降本”主基调,在强化管理增效益上持续发力,以“闯”的干劲推动企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以“闯”强技术,增强发展硬实力
如何把科技创新能量释放最大化、转化生产力,该公司组建了“两所两组”机制(即圆环链研究所、液压元件研究所、煤矿提升运输设备技术组、生产服务中心技术组),完善健全了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职工“五小”技术创新成果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体系,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实化细化目标任务,使科技创新工作在规范高效中实施。同时,该公司坚持把专利申报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注重普及专利知识,把科技研发延伸到一线生产技术成果领域,进一步扩大了破解实用技术难题范围,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与技术效益“双提升”的目的。其中,针对圆环链车间原有设备下料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该公司圆环链研究所技术人员将闲置设备YS1-250T锻床改造成为自动下料机,实现由原来每班3人采用锯床下料300根左右、提升至现在运用YS1-250T锻床自动送下料每班1人产量3000根左右,使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3万元。在近两年中,该公司投入科技研发费用1446.13万元,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3件,申报并受理发明专利10件。
以“闯”强品牌,增强市场开拓力
“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创好高端煤机品牌。”为快速寻求和探索大发展路径并达到预期目标,该公司聚焦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着力在寻求对外合作项目上持续发力,与天玛智控公司取得联手合作,共同创立了高精尖液压阀产品,打造了专业化产品制造、安装、调试、维保技术服务团队,发挥各自优势,使“陕煤天玛”阀类产品在省内外煤矿企业推广使用。在持续深化质量提升工程中,该公司坚持从产品设计、技术分析、质量参数确定、生产工艺环节控制等方面强化管控,使现场各条生产线处于精准运行,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同时,该公司依托陕煤集团内部协作优势,大力实施产品销售份额激励机制,号召全员加大对外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增加公司的经济收益。在2019年该公司矿用高强度紧凑链条列入了“陕西省名牌产品”序列,其产品已销往山西、甘肃、河南、安徽、新疆、云南等省内外煤矿企业。在2021年6月该公司与山东华源索具有限公司通过合作,首次将矿用圆环链出口印度RAJ MECH & LIFT公司(煤矿企业)使用,自此打开了澄合煤机产品“走出”国门的重要一步。
以“闯”强增量,扩能降本提效益
针对矿井综采设备服务年限较长,维修任务繁重现状,加之车间维修场地及设施不足,影响澄合矿区综采设备维修服务交付,为了解决和满足客户需求,该公司经走访调研,扩大自有综采设备维修业务,2023年5月投资1.3147亿元筹建总面积14945.35平方米的设备维修服务中心,同步可满足三套综采支架修理,既能保障澄合矿区综采设备维修服务,还可承接周边矿井机电设备维修业务,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还投入1200万元,建成了渭北唯一具有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的静电喷涂生产线车间,引进了两套现代化焊接机器人,有效提高了绿色工厂建设水平。2022-2023年该公司营业总收入均达2.1亿元以上,实现利润900万元以上,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
在抓生产成本降耗中,该公司把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管理部门,再由管理部门把成本指标细化落实到生产车间、班组和岗位个人,并对材料使用过程中做到事前控制、事中监控及事后分析,做到人、财、物、供、销等管理全面结合、实时反馈、动态协调。该公司铆焊车间负责人辛涛介绍,“他们车间把‘利用材料、变废为宝’作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想办法让下脚料转化为生产中使用的工具等零小部件,做到物尽其用、‘材’尽其能,达到全方位控制材料成本。如今,车间生产成本费用已控制在最小化,较往前下降10%。”(王文亮)